top of page
搜尋

读书| 鲁迅《狂人日记》|疯子的恐惧



https://zhuanlan.zhihu.com/p/143926278


1.引入

  • 不知你是否有过这样的梦:全世界都与你为敌——“他们”想方设法,要让你沾染上病毒,或取走你的小命,或从你身上偷走什么......大汗淋漓之间醒来,梦中的细节已忘了大部分,只清晰地记得那种恐惧?

  • 在弗洛伊德的潜意识理论中,这种梦与人的经历和情感密切相关,是日常生活中爱恨贪嗔痴的扭曲镜像。

  • 鲁迅就让他笔下的狂人做了这样一个很长的梦。与常人的梦不同者在于,狂人的梦不仅存在于一夕梦寐之间,而是横跨了月年的日日夜夜之久。狂人与“他们”的斗争旷日持久,消精损神,劳心费志,不堪其苦。然而最终一朝梦醒,郁郁屈服。

  • 今天,进步走廊就带你从日常经历和思想活动的角度,分析鲁迅笔下这位“梦中人”。


2.日常经历 vs 思想活动

  • 经历1:“你瞅啥”;

    • 在目光交流中胡思乱想,是狂人与众不同的原因之一。开篇作者在第一、二、三节中,就开启了他与众人的“互瞅”模式,由此引出他内心的紧张、困惑和忧虑。

    • 聚焦在狂人与周遭人的矛盾上,包括乡人赵贵翁和他的狗、看他的路人和教训孩子的母亲。作者以狂人视角思考为何招到周遭怨怼的原因,补叙回忆他曾经做过的离经叛道的事情:“踹了古久先生的陈年流水簿子”。这一段补叙令人联想到轻狂的少年踩着历史书、留下脚印,暗示狂人曾经的离经叛道,鄙夷传统、规则和历史。对当时民间重视传统旧道德的社会主流之反叛,正是狂人的与众不同之处。而由“被瞅”的知觉到反思“被瞅”的原因,作者以这一内心逻辑向读者揭示了狂人惊觉到自己为“异类”的过程。他的眼睛是雪亮的,内心是澄澈的。


  • 经历2:灾荒

    • 接着作者又以狂人之口提到一场佃户向其兄长告荒求援。佃户求资助的对象是大哥,而狂人更是将事情的重点从村中粮食的短缺,转移到了吃人肉一事上。这一方面揭示了狂人在家中位置的尴尬 —— 不承担家计、也并非为大事做决定的人,而是作为家庭资源的享用者而存在。另一方面这也解释了他内心不安全感的来源:在家中,他是一个可有可无、可被取代的人。

    • 作者也以狂人叙述大哥见佃户场面中唯一一次促使他发言的原因:佃户说恶人“给大家打死了”“挖出他的心肝来,用油煎炒了吃,可以壮壮胆子”,聚焦在对群体性吃人行为的评判,由此可见此言对狂人强烈的震撼。他像是一个刚刚走出“四书五经”私塾、又走进“民主科学”象牙塔里的学生,惊悚于灾荒年代为生存而泯灭人伦的吃人行径,对文明底线有着固执的坚持。


  • 经历3:医生

    • 作者写大哥找医生为狂人治疯病。在狂人叙述的现实中,客观发生的事实包括医生进门、偷偷打量狂人、号脉后安慰他“静静地养几天,就好了”,眼见狂人放声大笑而背地里告知大哥让他赶紧吃药。

    • 然而医生这一波标准化的操作,在狂人眼中却是一个刽子手在行刑前对被宰割者的例行检查,而“赶紧吃罢”一语更是一剂要夺他性命的魔咒。如描写医生的神态:“满眼凶光”“低头向着地,从眼镜横边暗暗看我”“张开他鬼眼睛”。在狂人视角的叙述中,医生腹黑而闪避的态度与他自己的大方明朗形成了鲜明对照,作者更由此烘托出了狂人对自我坚持的骄傲,那种“瞅你咋地”的勇气、坦坦荡荡的胸襟。

    • 而面对被害妄想的狂人,读者在感到啼笑皆非的同时,仿佛却能看到这个年轻人灼灼的目光,同情于他“举世皆浊我独清”的信念。


  • 经历4:做梦

    • 有趣的是,狂人虽狂,但他的梦中人却是一个循规蹈矩的正常人。

    • 作者这样写痛苦而愤怒的狂人提出想要与大哥正面对抗、质疑“吃人”一事时,正常人的反应:“这事问他做什么”“你真会说笑话”,“这是从来如此”,展现了正常人安分守己、恪守规矩的性格特征。这令人联想到的是《祝福》中祥林嫂所面对的读书人“我”,这也正是鲁迅笔下的一类典型形象。而后在两人的对话冲突中,作者写正常人的一句话:“总之你不该说,你说便是你错!” 激烈的语气打击着狂人刨根问底的愿望。

    • 耐人寻味的是,作者也特意提到了正常人的外貌“不过二十左右,相貌是不很看得清楚”“满面笑容,对我点头,他的笑也不像真笑”,且“年纪比大哥小得远”。通过与大哥比较这一笔,再加之这模糊的外貌和半真半假的笑,我们也可以大胆猜想:这梦中人,正是正常时的狂人。

    • 如果说梦中的正常人是狂人的“自我”,随波逐流、寻求自保,那么那个时时沉浸在愤怒痛苦中的狂人便是他的“超我”,挑战既有规则,寻求超乎自己的生命意义。这场梦,展现出狂人内心的自我斗争,那是一种在妥协于冷酷现实与孤独坚持真理、向旧传统发出挑战之间的挣扎。


  • 经历5:大哥

    • 现实中,作者写狂人正面劝喻大哥的场面。围绕“不要吃人”的中心论点,狂人从进化论、历史和现实事例、再到由点到面地讲道理,各种手法都用上了,声情并茂都能写一篇小作文了,但是好死不死的却来了这么一句:“前天佃户要减租,你说过不能”。这种不带脏字骂人贪心的操作,简直是当着众目睽睽之下,给了身为地主老才的大哥一记响亮的耳光啊。果不其然,围观群众都笑了;大哥却火了,让众人赶快出去,别再围观自己这个疯子兄弟。

    • 而在狂人的视角中,大哥却是“吃人”的捍卫和执行者,巧立名目,把他归类为“疯子”“恶人”,可以吃的那一类。作者写狂人在被封口和关起来时的两次怒吼,“你们可以改了,从真心改起!要晓得将来容不得吃人的人,活在世上”,狂人的形象令人联想到布道的救世主姿态,无奈又悲悯地看着世人,宣称着一句因无法验证真伪而显得无比荒诞的话。


  • 经历6:回忆

    • 现实中,作者写狂人回忆起了妹子的死、母亲的哭泣和大哥的劝导。不出意外,在他毛利小五郎一般的推理能力之下,再一次将这一切悲剧归咎于了“吃人”的大哥:“他却劝母亲不要哭;大约因为自己吃了,哭起来不免有点过意不去”。这一笔,就是大哥对自己行为正当性的坚持,是狂人对大哥不哭原因的揣测,折射出狂人对人性中自我保护和理性一面的洞察。

    • 不仅如此,狂人更是对母亲的哭展发出嘲笑:“但是那天的哭法,现在想起来,实在还教人伤心,这真是奇极的事!” 神经质的评价背后,实际是审判母亲这种既认可吃人的行为,又为被妹妹的被吃而哭。

    • 针对妹子的死,狠狠批判了母亲的虚伪、揭示大哥的自我服务偏见,作者通过对往昔的沉思,进一步展现了狂人凡事必寻因果、以“吃人”来解释一切不合理现象的思考逻辑,以及愤怒型人格。

    • 基于狂人口中事实和臆想的归纳,我们可否再一次大胆地提出猜想:妹子的死因并非全然出于病弱意外等自然原因,而是由家人的某种封建迷思而催生,像是祭祀牺牲、红白事犯冲而不求医问药,诸如此类。

    • 作为牺牲品的妹子固然是可怜的,但是在那个人人皆以规矩为正常的时代当中,看问题如此犀利清醒的狂人,这个时代的异类,又何尝不是可怜呢?

    • 活在自己的梦中,将眼前所见心中所想扭曲为梦中的事实,不理会外部的嘲笑、诽谤和攻讦,狂人是一个孤独的战士。

    • 像《黑客帝国》中突然惊觉现实奋力抗争的Neo,又像是《盗梦空间》里被梦魇缠绕而痛苦不堪的Cobb。吞下红色药丸活后在痛苦真实中的狂人,终于选择了那枚在现实中继续麻醉的蓝色药丸,在候补官员的职位上沉沉睡去。


3.结论

  • 狂人这场人生大梦中,作者将他由现实经历到内心折射的过程由五段经历串联起来,令读者见证了一个辛酸的过程:在家庭事务中边缘化的弟弟,不管事、不懂事,愣愣的。同时浸染过中西式教育的他,具有了反思能力,使用理性工具审视自己所在的社会后,成为人间清醒。可惜的是,这个感情用事而热血沸腾的青年仍是个脆弱而缺乏慧根的人,成日生活在惊疑、恐惧之中,整日念叨的“吃人”,在正常人眼中沦为了诡异的笑话,歇斯底里与被害妄想的症候并存。

  • 青年独有的“热血”特征,建立于旺盛的激素分泌所促发的生理冲动、外部环境激励之下所形成的价值信念、以及人生经验的或缺和对世界的未知。

  • 而鲁迅为代表的五四中年一代,则已然在冲过热血期后,在负重前行后,感受到社会改革的阻力。狂人这一形象,隐喻着社会改革者的困惑:既愤怒,又害怕;既想“救救孩子”,又“怕得有理”。

  • 生活在当代的我们,何尝没有经历过这样一个摇摆而焦虑的阶段:在追求理想和躺平之间,在寻求陪伴温暖和保存独立自我之间,在家国信仰和民主自觉之间。尔尔,不举。

  • 知觉到了这种摇摆焦虑的时刻,就是我们与狂人和鲁迅共情的时刻。

  • 如果你正处于这一噩梦般的“狂人期”,别担心,鲜血般现实的红药丸、迷幻沉醉的蓝药丸,永远摆在你的眼前,任君选择。



【全球性问题】

  • 文化,认同和社区:吞噬文化在家庭和社会中的呈现

  • 信念/信仰,价值观和教育:叛逆者以信念发起对传统规则的挑战

  • 政治、权力和公平正义:家庭关系中的权力掌握者对被控制者的压迫

  • 艺术,想象力和创造力:精神症候者叙述中现实世界的扭曲与真相



6 次查看0 則留言
文章: Blog2_Post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