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搜尋

读书|《罗生门》|芥川龙之介|地点意象



1.引入

  • 巍峨的城楼里,堆满因饥饿和瘟疫而死的人;白发苍苍的老妇人拔尸体的头发,中年汉子与老妇人在尸体堆里打架.....场面如此,可称得上说是人类文明在那个特定时代背景下走到尽头了。好了,三体星人你们可以过来殖民了。开玩笑。

  • 话说,要是你我真的活在那个年代,真的是人艰不拆——一边是在残酷社会现实中生存下去的需要,另一边是人对抵抗恶念和伦理道德的坚持。一个作家,如何能将世俗偏见放在一边,不偏不倚地讲好故事、向读者展现这种困境?

  • 芥川龙之介就做到了。

  • 下面我们说说从两个角度分析一下他是如何做到的。一是“罗生门”这个地点意象的原始符号意义、二是叙述者的自我纠正。

2.地点意象

  • 罗生门作为平安京的两扇城门之一,本是捍卫都城统治、秩序的代表,彰显贤者尊荣。也是平安时代的王朝鼎盛的象征符号。

    • 作者用“宽阔的城门”“大圆柱”“朱漆宽梯”等意象勾勒了城楼的伟岸,隐约透露出平安京曾盛极一时的社会面貌。

  • 然而,在故事设定的时间点上,就是那个天灾过后万物萧条的时代,城楼却已沦为存放尸体、匪盗野狐栖身的场所。

    • 作者开篇不惜篇幅描摹自然环境,比如先平视和仰视的视角写食腐的乌鸦“成群飞舞”,借乌鸦作为自然生灵享受这片乐土的快乐,烘托出人类因饥荒灾祸而死的悲凉。后从高空视角加以审视,用“洒落的芝麻”这个食物喻体强调乌鸦数量之多,第一眼看,极容易让读者产生密集恐惧症的感受,而第二眼再看,则令人联想到食腐者自身亦不过身处自然循环之中,仿佛上帝之手随意撒的下一把化尸粉。

  • 心机爆表有没有?!诸如此类的环境描写,文中比比皆是。生生地将代表了平安时代日本文明的罗生门,被作者打造为了“万物萧疏鬼唱歌”的人间炼狱。

  • 所以,罗生门所象征的王朝权威与秩序,在行文至环境描写处,就被彻底重塑了。

  • 不仅如此,不到一个世纪的时间里,随着小说罗生门的走红,它的象征意义被全世界读者,尤其是咱们大东亚地区的读者,一次次地刷新。很典型的一次,请勤劳的你查看IB语言文学2017年11月考题《路遇老人摔倒,要不要扶起他你犹豫了吗》。

2 次查看0 則留言
文章: Blog2_Post
bottom of page